最高38℃,山东将迎高温天气!威海气温也升升升!
最高38℃,山东将迎高温天气!威海气温也升升升!
最高38℃,山东将迎高温天气!威海气温也升升升!
在山东潍坊昌邑市高标准(gāobiāozhǔn)农田,无人机正在进行“一喷三防”作业。姜晓刚摄(shè)
“以前这地种啥也不长,浇一次水盐分又泛上来,现在暗管排盐、节水灌溉(guàngài),小麦亩产多了200斤。”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南韩村的(de)高标准农田项目区,村民韩洪勇告诉记者,他脚下的千亩农田曾是轻中度(qīngzhōngdù)盐碱地,如今变为全区粮食增产的“标杆田”。这一转变(zhuǎnbiàn),正是下河乡创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(jiànshè)的生动实践。
近年来,山东高质量推进高标准(gāobiāozhǔn)农田建设,推动(tuīdòng)实现粮食(liángshí)增产提质(tízhì)。目前,山东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759万亩,发展高效节水灌溉5359万亩,为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夯实了基底。
在潍坊昌邑市青阜农业综合(zōnghé)体的大数据智控中心,工作人员刘朋来轻点鼠标,显示屏上迅速显示出小麦的墒情、苗情,同时温湿度、光照指数(zhǐshù)、土地养分水分、农作物长势等(děng)也在短时间内完成收集。安装在大田里的土壤信息采集(cǎijí)系统、智慧农业管理平台(píngtái)、生态农业实时监控(jiānkòng)等系统,综合运用5G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手段,构建起立体化监测监管体系。
作为产粮大县,昌邑市去年粮食播种面积128.93万亩,总产(zǒngchǎn)量达11.21亿斤,连续六年(liùnián)实现面积、单产、总产“三增长”。近年来,昌邑市以高标准(gāobiāozhǔn)农田建设为抓手,聚焦科学布局、工程管护、项目监管等关键环节,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(tízhì)增效。
“我们以‘灌排设施配套、土地平整肥沃、田间道路畅通、农田林网健全、生产方式先进、产业效益较高’为(wèi)目标,特别是针对北部乡镇耕地盐碱化(yánjiǎnhuà)、农业灌溉用水缺乏(quēfá)的实际(shíjì),在柳疃(tuǎn)镇组织(zǔzhī)实施‘长藤结瓜’模式的农田水利建设,将原有的村庄、田间湾塘串联成一个个小型的水源水库,配套建设和改造水渠、排水沟、泵站及桥涵等(děng),完善(wánshàn)农田灌溉及排水设施,提高防灾减灾能力。编制昌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,规划到2030年的建设目标,做到一次规划、分年实施,一张蓝图建到底(dàodǐ)、管到底。”昌邑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王坤辉说。
昌邑市在完成54万亩(wànmǔ)粮食(liángshí)(liángshí)生产功能区划定基础上,强化基础设施建设,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66万亩,提高了粮食增产抗灾和综合生产能力。2024年,投入1.02亿元,建设高标准农田3.5万亩。今年为(wèi)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计划新建4.8万亩、改造提升3万亩高标准农田,进一步提升该市(gāishì)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。
山东紧盯粮食产能提升(tíshēng),优先(yōuxiān)支持粮食核心产区,将46个单产提升项目县全部建成(jiànchéng)高标准农田。今年计划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00万亩左右,带动粮食增产10亿斤以上。
“不毛之地(bùmáozhīdì)”重焕生机
作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核心区,下河乡盐碱化耕地占全域农田近40%,“水缺、盐高、地薄”长期制约当地农业发展(fāzhǎn)。“大水(dàshuǐ)漫灌(mànguàn)压碱,成本高还加剧水资源矛盾,传统排盐方式治标不治本。”该乡党委委员、副乡长丁鹏说。针对灌溉效率低、土壤返盐快、种植(zhòngzhí)效益(xiàoyì)差等(děng)痛点,下河乡确立“工程改良+科技(kējì)赋能”双轨路径:一方面实施“渠系焕新”工程,改造老化沟渠、衬砌骨干渠道;另一方面推广暗管排盐、有机肥深施等技术,降低土壤含盐量。
“盐碱地治理是一场持久战。”下河乡党委副书记、乡长(xiāngcháng)徐林(xúlín)坦言,当前仍面临三大难题:潮河引黄水量受限,农业(nóngyè)用水缺口超40%;老旧排水沟淤积严重,汛期农田易受涝渍胁迫;节水技术覆盖率低,部分农户仍依赖(yīlài)粗放式灌溉。今年以来,下河乡按照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方法(fāngfǎ),提出“三步走”计划:建设“多水源联调”工程,打通黄河水、雨洪水、再生水互补通道;实施“西水东调”工程,解决乡域东高西低顺循环难的问题;开展(kāizhǎn)“沟渠畅通”行动,清淤疏浚骨干排水沟。今年春,全乡小麦耕地(gēngdì)全部完成(wánchéng)灌溉。
走进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(jiēdào)(毕咀片)1.27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,冬小麦在成方(chéngfāng)成片的田间整齐排列。
“这块盐碱地是2021年开发成功(chénggōng)的(de)高标准农田,经过整平、地力培肥等改造,1亩地能(dìnéng)多收100多斤粮食。”河口区六合街道(jiēdào)薄家嘴村党支部书记陈召朋说。河口区地处黄河入海口,盐碱地多达69.72万亩。这里的盐碱地盐度大、碱性高,“盐碱地上种粮难”,曾是制约(zhìyuē)当地粮食生产的一大难题(nántí)。河口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将昔日(xīrì)荒芜的盐碱地,打造成集中连片、宜机作业、高产稳产、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,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为盐碱地改良、粮食增产、群众增收提供了坚实(jiānshí)保障。
近年来,山东高水平提升耕地质量,在(zài)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实施意见,在7个县开展盐碱耕地治理国家试点,连续(liánxù)4年在高标准农田项目中安排盐碱耕地治理,改造提升盐碱耕地200多万亩(wànmǔ)。同时(tóngshí),统筹秸秆还田、绿色种养等项目,在全国率先明确每亩(měimǔ)投资金额的10%专门用于土壤改良提升。
眼下,在菏泽市鄄城县(juànchéngxiàn)凤凰镇的农田(nóngtián)旁,新铺设的PE管道如“血管”般在田间延伸。“以前浇地靠天,现在一按开关水就到地头,省力又省心(shěngxīn)。”凤凰镇大陈楼村种粮大户王继(wángjì)和说。这份变化,源于2023年鄄城县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的落地。
“这一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鄄城县农田基础设施条件,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(shēngchǎnnénglì),为(wèi)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”鄄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杨英豪说(shuō)。为此,全县新打机井444眼,新建桥(jiànqiáo)涵闸47座、泵站7座,修建(xiūjiàn)混凝土道路19790米,铺设PE管道(guǎndào)超10万米,疏浚沟渠9.3公里,并配套建设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。在引马镇项目区内,新建的农业四情(sìqíng)监测站实时传回农田土壤墒情和虫情数据,引马镇副镇长魏明杰介绍,通过手机就(jiù)能查看(chákàn)地块需水量,浇水施肥能精准到每块农田,生产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。
德州禹城市伦镇台楼村麦田(màitián)边上,天顺种植专业合作社(hézuòshè)负责人高岩正在用手机轻松地控制着700亩麦田里的(de)水肥一体化设备均匀地浇灌着麦田。“以前浇700亩地至少需要6个人,浇1遍需要8天。如今(rújīn),我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,既增产也增收。”高岩说。
2019年以来,禹城市共建设高标准农田(nóngtián)45万亩,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31.5万亩,改造提升(tíshēng)(tíshēng)13.5万亩,总投资超过7亿元。“高标准农田平均每亩增产(zēngchǎn)100公斤以上(yǐshàng),增收200元以上。目前,还有约36.85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任务,下一步,我们将逐步完善项目建后管护措施,落实管护责任,加强管护监督,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(xiàoyì)。”禹城市农业项目开发(kāifā)中心党组成员、副主任李振明说。
“在机房把卡一刷,可伸缩的喷灌机就能自动进行均匀喷洒。”一大早,聊城市莘县王庄集镇前渠(qú)村种粮大户渠海涛(hǎitāo)就出发去为小麦浇水。据介绍,新(xīn)改造的农田通过喷灌、管灌等节水设施,每百亩地节水30%左右,每亩地节肥10公斤(gōngjīn)至15公斤。
近年来,莘县聚焦(jùjiāo)建良田、育良种、推良技,打造高水平“鲁西粮仓”,他们对水域分布、水利工程等进行统筹考量,着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措施。去年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.5万亩,创建“吨半粮”产能区(qū)8.1万亩,粮食(liángshí)面积、单产(dānchǎn)、总产实现三增,粮食总产量达到(dádào)20.7亿斤。
山东聚焦高效节水灌溉(guàngài),将沿黄九市(huángjiǔshì)作为节水灌溉“主战场”,近3年(nián)累计投入213亿元,整建制建成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2858万亩,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稳定在0.65左右,高于(gāoyú)全国平均水平。(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